全球前50,超一半在中国!这一区域,独揽10席!拿下多项世界第一→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通江达海!长三角港口集群欲“吞吐世界”
2021年,全球货物吞吐量前50大港口,中国占据了28个席位,长三角港口独揽10席,其中宁波舟山港高居榜首13年。
如今,全球货物吞吐量最大的宁波舟山港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上海港之间,航线愈发繁忙。
江苏太仓港与上海港之间的海上快速通道“太申快航”,25条运营船舶如同海上公交一般,联通起了江苏太仓港和上海港之间的水上专线,每0.6小时就有一艘驳船。
然而,要想打造一个“吞吐世界”的长三角港口集群,长三角人并不满足于航线间的互联互通。
沪太同港,物畅其流。早在2020年11月,沪太通关一体化运作就全面落地,货物经太仓港、洋山港进出口,均可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这个被称作“联动接卸”的监管模式,使集装箱货物通关时间每票平均节约20小时。
“一体化”这个词,核心就是要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政壁垒的限制。各方合力之下,江苏太仓港成为了全国唯一一个享受海港化管理的内河港口。2021年,这里的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排名第25位,增速位列全球百强港口第一。
安徽芜湖,一家企业的仓库负责人正忙着装货发往芜湖港。往年销售旺季,寻找运输的卡车是当地企业最头疼的事。这个仓库每年平均发4万个集装箱,以前都是通过公路运输到400公里之外的上海洋山港再装船出海。
但现在,距离仓库二十多公里的芜湖港和上海港之间,开通了直达的“五定班轮”,原本7天的水路运输缩短至3天,联动接卸模式也在2021年启用。
区域一体化,以省时省钱省心的真实感受,让企业轻装快跑。
紧扣“一体化”的生动实践,让联通广大腹地资源的芜湖港,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拥抱海洋。2021年长三角港口群货物吞吐量达到1亿标准箱,占比超过全国的40%。千帆竞渡,通江达海。
长三角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长三角被赋予探索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崭新使命。
现在,食品流通已经实现全国统一市场,但对食品溯源却一直缺乏全国统一的标准。长三角这片“试验田”,要率先啃下这块“硬骨头”。
在由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三省一市共同参与的第三次食品溯源标准讨论会上,短暂沉默之后,各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求真务实的长三角人,正在通过不懈的探索,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内“拆墙排堵”,对外“攥指成拳”。
陈飞龙的供油船,相当于海上的移动加油站。2020年10月4日,他驾驶的浙江籍供油驳船在上海洋山港为一艘国际货轮提供加注服务,成为中国第一单地方牌照企业跨区域供油作业。
在这之前,经营保税燃油的企业只能够在本区域内提供服务。然而短短十多天,两地多个相关部门携手合作实现了突破。首单业务,让浙江海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娜感受到了政府之间的协同。
浙江海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娜:每一步都是一种突破。因为原来的两个区域、两个行政部门、两个海关、两个海事、两个港航,还是会有很多的壁垒出现。首单业务,我感受到了政府之间的协同。
卢伟光的木地板企业,在苏州生产,在上海进行销售。三十年间,这位温州商人的生意越做越大。但是几个月前,工厂发货物流受阻,企业资金无法回笼,不但生产难以为继,之前的货款也眼看着就要逾期。
按照惯例,卢伟光的苏州工厂只能在当地申请贷款,但他却因故无法前往。正当卢伟光感觉山穷水尽之际,他得知了一个由政府创办的名叫“E企融”的平台,不仅可以打破行政边界为企业跨区授信放款,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贷款产品,甚至由企业发布需求,银行来主动“抢单”。
很快,上海的银行就发出了一笔500万元的贷款,卢伟光的燃眉之急,在统一大市场的新发展格局中,得到了解决。
让金融机构打破风险评估固有原则跨区域授信,这一突破背后的关键推动者就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
2019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这里挂牌成立。面积2413平方公里的示范区横跨沪苏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试验田”里的“试验田”。
这份文件又被称为“示范区金融16条”,2页纸共13个鲜红的公章,昭示着13个起草部门打破部门和区域壁垒,促进金融要素自由流动的共同信念。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营商和产业发展部高级主管 王梓烔:一定要消除行政壁垒所带来的障碍。它能激发出来的金融活力,它能带来整个示范区的企业发展动力肯定是不一样的。企业带动起来,示范区的发展才叫真正好的发展。
“一体化”补齐民生短板 异地医保全覆盖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在推行的“新生儿一件事”,指的是把从新生儿从落户到社保的所有工作,转变为“一窗受理、内部流转、联合审批、统一出件”的模式,让新生儿的落户参保只跑一次。
沙卫涛,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党总支书记,也是这项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两年前参与完成了上海市“出生一件事”落地的他,深知改革的不易。
任何一个国家战略的宏大叙事,最终书写的,都是具体而微的民生冷暖。浙江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的手术室,正在进行一场小儿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从准备到结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泌尿外科的林厚维医生只用了半个小时。
在嘉兴,即便是这样普通的手术,也能够由来自全国顶级儿童医院的医生来完成,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与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的合作,让患儿实现了凭借自己的浙江省医保卡,一天内完成省内初诊、省外转诊的全流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还先后派了20多位医生进驻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因为林厚维的到来,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建立起了自己的小儿泌尿外科。
如果说共建儿童医院只是长三角民生红利的一个点,医保一卡通则已成为惠及全民的一个面。长三角地区在全国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居民在该区域内异地门诊、住院就医都可以实时报销。
截至2022年8月底,上海全部16个区809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跨省直接结算,并已覆盖长三角全部41个城市,是全国异地门诊结算总量最大的区域之一。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民生红利不断释放:看病、养老、交通,在一体化背景下变成了 “一码通行”“一卡同刷”“一网通办”。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长三角民生“幸福圈”越来越大。
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学良:让老百姓有获得感,有幸福感,老百姓有满意度,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基石。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具备这样条件,也有这样实力,同时又有中央的期待,当然可以向一个更高的目标去努力,也让全国各地看到这个更高的目标,让大家来学习模仿,再来辐射溢出,这是区域协同的应有之义。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
监制:柯成韵
本文编辑:刘峥